344、灶君(1/2)(2 / 3)

是苏午先前与老道仔细商量过的。

老道向天请表以后,

不仅在民间,

在道门诸宗派之中,也会正式定下‘灶君李岳山’的名号,如此神灵,才不是民间野神,而是有据可查,真正‘位列仙班’的正神。

此般神灵,

或许能在历史里屹立得更久,

即使千百年后,亦不至于香火绝断。

‘灶君庙’立在一处缓坡之上,下了缓坡之后,便是大块大块的平地。

这片被清理干净杂草、林木被伐倒堆在一旁的平地上,

青壮年或是就地垒砌小窑口,烧砖造瓦;

或是搬运平整的条石,堆在固定的位置;

老人与妇孺同列,遍山挖掘野菜,烧火熬制中午要吃的粥汤;

还有数辆似乎是当地粮行的马车停在平地一角,粮行活计们将一袋袋米粮卸在空地上,狗剩在旁拿着纸笔计数,算明粮食数量后,便拿出银钱结账。

原本生机近乎衰绝,少见人烟的织锦山,因为阴喜脉要在此地立下灶庄,建设屋院的缘故,而渐渐热闹了起来,有了些微生机。

苏午看到了牵着马骡的珠儿,

马骡拉着的板车上,用绳索紧紧固定着一块石碑。

“珠儿!”

青苗从苏午身后走出来,向珠儿挥手示意。

珠儿看到苏午一行,忙牵着马骡靠近过来。

“把石碑搬到山上去,道长就要开坛请表了。”苏午从珠儿手里接过缰绳,他在前头牵着马骡,几个师妹就在后头推着板车,

将石碑拉到了庙殿的侧前方,

此处山石已被挖开,显出一个深坑来。

众人帮着把石碑上缠绕的绳索都解开来,苏午令他们都走开些,自顾自走到那要填入石碑的深坑旁查看,

他找了一个众人视线的盲区,背对着众弟子,

将一个铜环丢进了那深坑里。

又抓些土撒入坑中,掩埋了铜环。

继而返回骡车旁,双手抱住石碑两侧,浑身骤然发劲,将那座不下千斤重的石碑猛地提起,碑根重重地扎入深坑中!

咚!

石碑落入深坑,

地面都仿佛颤了三颤!

苏午双手扶着石碑,稳固着它,几个师妹都匆匆走近了,蹲在石碑四周,将一抔抔泥土填入石碑与碑坑之间的缝隙里,压实了,又在石碑底下堆砌几方早就准备好的石头。

石碑被完全固定住了。

众人站在石碑前,

端详着碑文,

珠儿吃力地念着其上的字眼:“巍巍功德,浩浩……大罗,

有斯神灵,端立其上。

神灵之名,实为人赋……”

这篇碑文,讲述得便是‘灶君’以及‘灶君庙’的来历。

告诉他人,其实世间的神灵,多是凡人赋予了他们的名号,赋予了他们神性,是以他们才得以成为神灵。

而他们为何能被凡人赋予名号,

为何能被凡人共推为神?

实因他们做下的功绩,让百姓无法忽略。

百姓

感念他们的恩德,希望他们的品性能永世流芳,因而在世间大加传诵他们的名号,如此到了后来,在众口铄金的传颂中,他们就此被塑化为神……

石碑上的字迹,珠儿、青苗等人认识得并不多。

但几个师妹读着碑文,

读着读着便掉起了眼泪。

“我好想师父啊……”珠儿红着眼圈,喃喃自语。

苏午沉默了片刻,

扭头朝半坡处的老道喊道:“道长,石碑已立,可以设坛请表了!”

“好!”

老道回了一句,

便将一封早已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