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王朋兴(2 / 2)

之争波及,他才放弃了当初势大的成王和景王,选择了看起来没有多少存在感的裕王。

虽然所有的皇子理论上都有皇位的继承权,但若是资格不够,自然也不会被当做威胁。

但是谁能想到世事多变。

当初看起来人畜无害的裕王殿下,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了北疆的定远元帅,立下的功劳更是足以传承千古。

而最关键的一点,在展露锋芒之后,他也不再隐藏对于皇位的争夺之心。

王朋兴当时为了避开夺嫡之争方才选择将王若晴嫁给了裕王,最后却还是迫不得已被卷入了进去。

正如驻守南疆的边关大元帅武成侯必须要站在外甥景王身后一样。

在这个通过姻亲血脉为宗族的年代,在王若晴嫁给裕王之后,老丈人王朋兴身上便被打上了五皇子的标签。

若是裕王放弃争夺皇位也就罢了。

一个标签而已,皇室与各大士族的联姻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非常正常与常见的事情。

但是现在,哪怕帝辛远在北疆,身为户部尚书的王朋兴以及他这一脉的人天然便是五皇子在京城的势力。

在京城大部分官员都站在成王一侧的时候,王朋兴及其一脉得到官员无疑便成为了众矢之的。

按照常理,他应当已经受到了成王一脉官员的排挤与打击。

户部虽是朝廷六部之一,手中权力极大,但若是被朝廷百官共同针对,那最好的结果也应该是一个隐退。

然而数年过去,王朋兴却依然在户部尚书的位置上做的安安稳稳。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便是帝辛刚才的那句话。

自北疆上任之后,除了王若晴的家书之外,帝辛从未主动与王朋兴联络过一次,甚至在归京的那几次也从未去拜访过他。

在外面人看来,就好像帝辛已经放弃了他这个老丈人一样。

若仅仅是这样想当然是不够的。

宁杀错一千莫放过一千。

朝堂之争虽不见兵刃,但凶险却不减半分,暗中更是早已埋下了累累白骨。

摸不准帝辛与王朋兴的关系,只会让他们在动手的时候迟疑一下。

毕竟针对六部之一的户部尚书,就算成功了付出的代价也不小。

这种行为的背后,是百官抓不到帝辛与王朋兴勾结的证据,没有攻击的借口。

帝辛不和王朋兴见面,王朋兴自然摸不清帝辛的谋划,因此不管是处于什么心思,以他的身份也就不好做什么。

所谓人老成精。

能够从百官之中脱颖而出成为六部之一的户部尚书,王朋兴自然不是一个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