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蜀关一别(1 / 2)

披上李尽的外衫,陆观澜嗅到一股淡淡九英梅的香气,不觉一笑。

不多时,羊肉已炖得发烂。

张三枝忙招呼众弟兄过来吃,回头却瞥见李尽不甚喜悦的脸,顿时明白,转头舀上一大碗羊汤,递给陆观澜“姑娘尝尝呗。”

陆观澜接过,凑近鼻尖闻了闻,倒没闻见什么腥膻之味,便双手捧着大碗,小口小口喝着。

羊汤暖身,一碗羊汤下肚,陆观澜身子也暖和许多,脸上多了一丝浅淡的笑容。

李尽瞧着,也不由一笑。

众人喝了羊汤,便继续赶路。

李尽怕陆观澜睡得不舒服,便让行军速度慢了几分。

倒叫张三枝不满起来,趁翌日停下歇脚之时,将李尽拉到一旁。

“将军,俺瞧着这样赶路也不是个办法,咱可是去剿匪的,陛下虽未给咱们时限,倒也耽搁不得啊,您这样,叫弟兄们实在难受,”张三枝一副苦口婆心。

李尽却不以为意,扭头朝陆观澜的马车望去,“也不知这小丫头哪儿惹上的是非,你以为咱们先前碰上的那伙贼人是山贼?”

张三枝不解,“不是山贼还能是啥玩意儿?”

“我瞧着,倒不是半途跳出来的劫匪,更像是跟着她,故意将她绑去,”李尽叹了口气。

从那贼人手中的盒子搜得几张百两银票,若是普通山贼,抢夺的都是现银首饰,哪里会有这样大数的银票。

他看了那银票的兑庄,是京都的票号。

若真是一路尾随的陆观澜,那不难猜出,定然是京中有人想要她的命。

若非如此,他又怎会将她带在身边。他不过也是想着,若那人得知陆观澜被救,再叫人来取她性命,若有他在,便没人敢动她分毫。

见李尽执意,张三枝只得摇摇头,“二十啷当岁的人了,竟栽在个小丫头手里,讲出去都丢人。”

李尽闻言却沉默了。

他从小随阿爷在军营长大,本不知女人是个什么滋味,到了京中,看着那些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小姐,又觉无趣。

有弟兄带他去了勾栏院儿里,他闻见脂粉味就想吐。

这么些年了,国公府上也来了不少提亲的人,他却不是在战场上就是在上战场的路上。

要说栽在小丫头手里,他倒觉着,起先只是觉得有趣,觉着陆观澜心性同别的女子不一样。

而如今再遇,他只觉得机缘巧合,仿若上天安排好了一般。

他本不信命,可这回,他想试一试。

就这样行了半月,终于快到蜀关,陆观澜头上的伤也痊愈得差不多。

本应舟车劳顿,却因李尽时常停下歇脚,倒让陆观澜这一路甚是安稳。

陆观澜知道,李尽这时故意放慢了行程,至于原因究竟为何,她不是蠢笨之人,自然猜得出。但她不愿细想,毕竟她如今是个无心之人,心中除了报仇算计什么也没有。

到蜀关的前夜,李尽猎了几只兔子,又点起了篝火,让三枝去请陆观澜下车。

这次陆观澜却婉拒了。

阿梨问“小姐是不是有些不舒服?”

陆观澜摇摇头,掀开车帘,望着不远处的冉冉篝火旁,张三枝正对李尽说着什么,李尽提着兔子的手垂了下去。

她只瞧见他的背影,高大挺拔的背影在火光的映照下显得有些孤寂。

“没得结果的东西,就不要去沾惹,”陆观澜喃喃,像是自语一般,轻轻放下车帘。

张三枝看着李尽一副落寞之色,有些不忍“不如俺去替将军摆平,俺就不信,她一个小丫头还看不上堂堂国公府大将军。”

李尽却摆摆手,笑了笑,将手中的兔子扔了,“她想怎样我都由了她便是,她若是不愿,我也不强求。”

车马连夜入了蜀